曆史溯源

聖約翰大學醫學院

聖約翰大學是美國基督教聖公會設在上海的一所教會大學,建於1879年,前後曆時73年,它是上海曆史最悠久的教會高等學府。

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源於1880年文恒理在虹口同仁醫院創設的醫科。1896年聖約翰書院改組,專設醫科,文恒理任主任,將同仁醫院生員並入,學製四年。1906年,聖約翰書院改名聖約翰大學,在美注冊,學製改為七年,醫學生畢業後授予醫學博士學位。1914年,廣州賓夕法尼亞醫校與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合並,沿用聖約翰大學醫學部名稱。1947年,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成立,倪葆春出任院長。1949年有教師59人,在校學生298人,應屆畢業生25人。實習醫院為同仁醫院,共有床位400張。

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創辦早,學製長,重質不重量,前後共培養了466名畢業生。畢業生成才率高,眾多校友都是學有所成的專家、名醫。1952年9月,全國高等學校院係調整,聖約翰大學撤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與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三校合並,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

震旦大學醫學院

震旦大學始於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1903年,馬相伯在天主教法國耶穌會支持下創辦震旦學院。1911年,設震旦大學醫學先修科。醫學先修科兩年,臨床實習四年畢業。教學醫院為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安當醫院(盧灣區中心醫院)。1914年,設博物醫藥科,學製四年。翌年改為醫科,學製六年,畢業授醫學博士學位。學校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皆參考法國醫學專業。1932年,教育部批準立案,定名震旦大學醫學院,法國駐華使館醫師貝熙業兼院長,增設牙醫係,學製四年。1938年由富萊梅繼任。1948年,牙醫係改稱牙醫學院,學製六年。1949年,有教師51人,在校學生343人,應屆畢業生27人。1950年,牙醫學院複稱牙醫係。1951年,上海牙醫專科學校並入震旦大學牙醫係。廣慈醫院為教學醫院。

震旦大學於1952年撤銷,前後共培養學生579人。震旦大學醫學院1952年與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三校合並,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

同德醫學院

1918年,中華德醫學會會員沈雲扉創意開辦醫科學校。同年8月建校定名為“同德醫學專門學校”。德醫學會會長江逢治任校長,沈雲扉任教務長。設醫療專業專科,學製五年。9月正式開學。1919年,學校開設附屬同德醫院。

1920年,德醫學會決定,學校獨立,聘社會名流、學者組成董事會,原維新派領袖康有為任主席董事。1925年,黃楚九出任主席董事,龐京周任校長。1932年,學校改組董事會,邵力子任主席董事,顧毓琦任院長,同時開始建造新校舍。在1918年—1935年間同德醫學院是一個醫療專業的專科學校,學製五年。1935年,竣工啟用新校舍,9月學校正式更名私立同德醫學院,學製改為六年。

1952年,同德醫學院與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三校合並,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同德醫學院曆時34年,是由中國人在上海自辦的一所私立高等醫學院校。共培養畢業生1055人,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