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位於創新求索、文化薈萃、包容並蓄的黃浦腹地,紅牆映日、梧桐環繞。其前身是由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896-1952)、震旦大學醫學院(1911-1952)、同德醫學院(1918-1952)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係調整時合並而成的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7年學校通過了“211工程”立項。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點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進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學院成為衛生部與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個重點高校中的一員。
七軼弦歌、醫路芳華。曆經百餘年的春華秋實和七十載的風雨征程,醫學院秉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院訓及“海納百川、求真務實、守正創新、精誠奉獻”的學院精神,始終以謀國家之強盛、求科學之真知、踐醫學之神聖為己任,與時代齊奮進、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同呼吸,在醫療衛生事業的壯美畫卷中留下了諸多濃墨重彩的筆觸,為社會輸送了7萬餘名醫學人才。學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享有較高國際聲譽,師資力量雄厚,優勢特色明顯,學術成績卓著,集醫、教、研以及社會服務全麵發展的研究型、創新型院校。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在多項學科綜合排名中均位列全國醫學院校首位。
醫學院現擁有黃浦和閔行兩個校區。2019年浦東校區項目正式立項。2020年,交大醫學院浦東校區盛大開工。2021年全麵啟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海南國際醫學中心項目建設。曆經百餘年的菠菜担保网论坛拉開了從浦西延伸到浦東,從新天地融入到國際醫學園區的序幕。
醫學院堅決貫徹“人才強院”的主戰略,切實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大師雲集、人才薈萃。學院現有教職醫務員工42278名,專任教師854名,在職高級職稱4912人,博士生導師1007人,碩士生導師1256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院院士1人,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國際牙醫學院院士1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8人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2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全國優秀教師19人、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8人、教育部“海外名師”2人。2011年,王振義院士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醫學院持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加強以基地建設與臨床優勢為依托,以轉化醫學理念為內涵的“卓越醫學教育體係”建設。形成以“精品化”職業素質教育為主線的“一個模式、兩個主體、三個層麵、四個貫通、五個特色”的醫學教育架構,實現紮實基礎、主動學習、啟迪智慧、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人才培養目標。
醫學院包含25個學院(係),12所附屬醫院。覆蓋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有臨床醫學八年製(授予博士學位)、臨床醫學八年製(口腔醫學方向,授予博士學位)和8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兒科學、生物醫學科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技術、食品衛生與營養學、護理學)。其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生物醫學科學、預防醫學、護理學、兒科學、醫學檢驗技術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臨床醫學八年製(法文班)、臨床醫學八年製(4+4碩博班)、臨床醫學五年製(兒科學方向)、臨床醫學五年製(英語班)是學院的特色班級。2019年交大醫學院高質量完成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醫學院作為中國唯一院校接受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專家組全程觀摩,獲得中外專家高度評價。
目前學院有在校生9026名,其中本科3213名,研究生5533名,留學生280名。總體就業率達97%。
作為第一批試點高校,醫學院全麵實施“市屬高校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並按照“團隊牽引、首席負責、全程激勵、製度保障”的工作原則,在院本部組建了34個教育教學團隊,醫學教育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醫學院作為教育部基礎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教育部口腔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國家級臨床技能實驗示範中心學科組長單位及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具有臨床模擬功能齊備、師資團隊雄厚、醫療資源豐富、操作平台先進的基地優勢,並通過器官係統整合式課程、臨床技能操作、客觀化臨床考試等全麵提升醫學生臨床技能和創新意識。現擁有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臨床技能實驗教學培訓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2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項。
曆年來,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1項,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資源共享課程5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公開示範課8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6門。《常見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成為國內首門護理專業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
圖書館總藏書量近100萬冊(其中電子圖書50餘萬冊),是國內重點收藏單位,也是全國法文醫學特藏中心。電子文獻數據庫86個,覆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護理學、公共衛生及循證醫學等生物醫學各領域。此外,圖書館還擁有Primal Pictures、Access Medicine係列等豐富的醫學教學科研資源。
醫學院率先探索和實踐臨床醫學專業“5+3”及“5+3+X”改革。深度參與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積極推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有效銜接,率先試點開展與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相結合的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2021年,新招錄住院醫師1141名,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生483名,分別占全市招錄總人數的35%和43%。
堅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醫學院全麵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組織全國勞模、新科院士、醫學大家等與師生麵對麵,首推“健康中國”思政課程,打造“中國係列”課程品牌。依托“宣誓、授袍、緬懷、授帽、感恩”五項儀式教育,深化育人內涵,加強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創新性開展“雙師聯動,協同育人”工作機製,整合班導師與新生導師工作製度,實施全程一貫製模式配備本科生班導師,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醫學思政教育體係。
堅持以國家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從醫學教育的本質是終身教育出發,新組建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麵向醫療衛生大健康行業,依托醫學院內外一流的學科和教學科研師資隊伍,整合優質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資源。目前,醫學院共有4個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包括: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附屬仁濟醫院腎髒科、附屬新華醫院兒科以及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放射科。
醫學院緊緊圍繞國家“雙一流”的戰略決策,以整體提高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內涵為出發點,以培養卓越醫學創新人才為落腳點,推動世界一流醫學院和一流醫學學科建設。整體布局、重點突出,穩步推動國家轉化醫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以高峰高原學科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帶動新一輪學科布局優化。擁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三級學科)1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8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9個。
醫學院學科綜合能力和國際排名顯著提升。ESI最新排名中,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4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學科。2021年5月起,臨床醫學引文數排名首次進入全球前百位,目前臨床醫學發文量全球36位,引文量全球92位,均為國內第一;另有4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學科。U.S.News最新排行榜中,臨床醫學、外科學、胃腸病學與肝病學、公共和環境及職業健康4個學科國內排名第一,8個學科國內排名前三,11個學科進入世界百強。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榜中,臨床醫學國內排名第1,口腔醫學和基礎醫學第2,藥學第12,護理學第7;QS最新排行榜中,醫學全球排名第96,牙科學第69,解剖及生理學第64,藥劑學與藥理學第70。在首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成效評價中,臨床醫學被評為整體建設成效顯著,獲批申報“一流學科培優行動”。在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一期建設成效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最近一批公布的學科評估結果,我院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被評為A類學科,其中臨床醫學(A+)全國排名第一。學科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2021年上海高校分類評價中,醫學院位列學術研究型高校第5名(上海市屬高校第一)。
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總體要求,對接國家科技體製改革發展方向,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推動成果轉化。持續推進腦科學、腫瘤等重大項目的布局和實施,培養儲備優秀醫學人才,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醫學院設立“雙百人”計劃,著力培養臨床研究型醫師和臨床專職科研隊伍,實施“博士後”激勵計劃,實施“高水平創新團隊”項目,實現臨床-臨床、基礎-臨床、醫學-理工學科協同創新。組建醫學院“臨床研究中心”,持續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提升臨床研究能力。醫學院係統共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68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3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獎2項。2021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76項,連續十二年穩居全國第一。2020年發表SCIE論文4427篇,其中CNS(含子刊)論文數37篇、世界四大權威綜合醫學雜誌論文數(/含子刊)40篇。2021年,醫學院係統共獲授權專利數1149項。
科研基地及平台建設成績顯著。醫學院擁有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項目)、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25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2個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轉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初步實現了產學研良性互動及轉化平台的建設。
醫學院持續推進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 、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精準醫學研究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免疫創新治療研究院、數字醫學研究院等高水經科研平台建設。已形成優秀人才集聚、重大成果頻出的良好局麵。
積極參與國家醫療衛生體製改革,各附屬醫院不斷提升診療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醫學院現共有12所附屬醫院,其中7所綜合性醫院、5所專科性附屬醫院。擁有3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連續獲批74個國家重點臨床專科,數量占上海市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總數的54%。2021年,各附屬醫院門急診人次達4189.64萬,開放床位數21865張,出院人次126.83萬,住院手術人次94.07萬。擁有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16個、上海市級研究所28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學科16個。
目前醫學院各附屬醫院手術人次占全市1/3,治愈疑難雜症患者占全市1/2,以雄厚的綜合實力,為上海乃至全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社會廣泛讚譽。
疫情來襲,醫學院凸顯使命擔當。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醫學院係統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號召,堅決貫徹上級各項決策部署,先後派出八批援鄂醫療隊,共計569人弛援武漢,派出182名醫務人員援助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2022年大上海保衛戰中,醫學院係統共有一萬二千餘名醫護人員投身上海市47個集中隔離救治點和定點醫院的診治工作。隨著全球疫情日趨嚴峻,醫學院積極提供國際物資援助,主動將抗疫中積累的寶貴“中國經驗”分享給國際友人,充分展示出交大醫學院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
醫學院積極探索區域協同共建醫療衛生事業新戰略,2020年與上海中醫藥大學攜手成立“中醫西醫匯聚創新研究院”,著眼於中西醫交叉優勢學科發展方向,推進中西醫交叉創新臨床和基礎研究。同年10月,成立菠菜担保网论坛—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慢病防控與健康促進協同創新中心”,將充分整合雙方優勢資源,聚焦“慢病防控”,開展深度合作。12月,與上海開放大學簽約合作,未來將共同建設服務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體係,共同推進市民健康與醫學素養提升以及共同提升醫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質量。
醫學院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注重對外交流,醫學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已與21個國家和地區的64所大學及科研機構開了了廣泛的合作。推動加強和世界頂級大學的科研合作,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單細胞組學與疾病研究中心、與英國愛丁堡大學共建 “全健康研究中心”。與12個國家的37所大學開展了約50個海外遊學(短期)項目,本科生短期境外訪學比例達50.4%。國際學生教育工作穩步發展,2020年順利通過了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組織的來華留學質量認證,成為目前全國首家唯一獲得八年認證期的高校。
醫學院擁有深厚和優質的中法醫學教育傳統,中法合作辦學已經成為醫學院辦學特色之一。醫學院與法國醫學院校的合作曆史源遠流長,自1911年上海交通大學院醫學院前身——震旦大學醫學院成立至今,醫學院在與法國一流高校的教育合作方麵不斷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培養了800餘名法語醫學人才。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合作舉辦的醫學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教育項目”獲得教育部正式立項,成為國內首個中外聯合培養醫學博士項目。2018年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法國巴黎笛卡爾大學、裏昂第一大學、裏爾大學、斯特拉斯堡大學、格勒諾布爾-阿爾卑大學等院校共同創建的“中法聯合醫學院”正式成立,全麵開啟醫、教、研各領域的深層次合作,標誌著醫學院的中法醫學合作揭開了新的篇章、邁向了新的高度。
2019年,醫學院和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攜手成立“全球健康學院”,旨在培養具備紮實學科基礎,創新思維、全球視野的全球健康治理的領軍人才。
撫今追昔、知史鑒往,繼往開來、任重道遠,全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人將化夢想為行動,執著醫學信念、探索科學真理,凝心聚力、抓住機遇,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為全力創建世界一流的醫學院、為全力推動醫學教育改革、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接續奮鬥。
(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